News 新聞動態
重磅!銀保監會鼓勵險資加倉A股,還鼓勵借道加速買買買!藍籌保險迎利好!
1月28日,銀保監會鼓勵保險資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拓寬專項產品投資范圍。
昨日,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肖遠企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為更好發揮保險公司機構投資者作用,維護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銀保監會鼓勵保險公司使用長久期賬戶資金,增持優質上市公司股票和債券,拓寬專項產品投資范圍,加大專項產品落地力度。
總之一是鼓勵險資買股票;二是買了最好長期持有;三是不僅自己買,還要通過信托計劃等加快速度買。
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160303.68億元,其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9899.06億元,占比12.42%。保險資金投資股市的比例,較權益類資產的上限還有很大空間。若其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占比提高1.5個百分點,可帶來約2400億元資金“活水”。
個股方面,險資一直在行動。通威股份2018年11月30日晚公告,公司獲國壽資產方面舉牌,持股比例達5%;凱撒旅游2018年11月15日晚公告,華夏人壽受讓公司5%股權,同時不排除未來12個月選擇合適的時機增持;精達股份2018年10月14日晚公告,華安保險受讓公司9%股權,持股比例升至9.99%。
2018年11月以來,保險機構共調研360次,新和成、華宇軟件、道明光學、長安汽車等個股紛紛上榜。
數據來源:wind
拓寬專項產品投資范圍
“現在的專項產品是直接買股票,估計進度較慢。所以讓買信托計劃和資管計劃,加快專項產品入市。”保險業人士表示。
銀保監會印發《關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來,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積極穩妥開展專項產品業務,保險業專項產品陸續落地,紓困民企取得積極成效。
根據銀保監會官方數據,目前我國一共有24家保險資管公司,截至目前,已有國壽資產等10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完成專項產品的設立前登記,目標規模合計1160億元。其中,5單專項產品已經落地,完成投資約22億元。
如近期,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萬達信息”)發布公告稱,國壽資產—鳳凰專項產品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購買萬達信息5500萬股(約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耗資約6.33億元。由此,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國壽資產”)成為萬達信息第三大股東。
陽光資產也發布消息稱,該公司紓困專項產品首筆投資約5.6億元順利落地。該筆投資為陽光資產以大宗交易方式投資上市公司潤和軟件的第一大股東江蘇潤和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潤和集團”)發行的可交換公司債券。
可見,以保險資管公司為主體的各路資金正在高效“集結”,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正積極進行項目篩選,未來一段時間,或將有更多的專項產品陸續實現投資落地。
支持保險公司長期價值投資
看點一:支持保險公司長期價值投資
解讀:銀保監會支持保險公司開展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研究推進保險公司長期持有股票的資產負債管理監管評價機制。
前幾年出現了一些保險公司短炒股票、密集舉牌上市公司的問題,影響了一些上市公司的經營。這一次銀保監會的表態,提出了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也就是希望保險公司能夠放長線,進行長期價值投資,這樣有利于A股市場藍籌股的未來表現。
看點二:依法合規加快有關備案、核準工作。
解讀:此次特別強調了依法合規問題,特別是其中提到的“保險資金重大股票投資”的問題,以后險資的股票投資,備案、核準一個也不能少,防止“大進大出”。
看點三:允許專項產品通過券商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
解讀:股票質押的流動性風險化解,仍是目前A股的熱點問題。拓展專項產品的投資范圍和方式,加大專項產品落地力度,有助穩定市場。同時,引導保險機構通過多樣化手段積極服務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長期資金和資本性資金。
看點四:與專項產品發揮協同效應,形成合力。
解讀:除專項產品外,銀保監會還指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積極拓展支持民企的渠道和方式,如國壽資產近期發行投向民企債務融資工具的組合類產品,為出現流動性困難的優質民企提供融資。另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擬通過債權投資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的方式,對接陷入流動性困境的上市公司項目。
業內人士指出,在險資專項產品落地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困難,例如,目前優質上市公司資源相對集中,各地政府及相關部門也相繼成立了紓困基金參與救助,險資專項產品落地就面臨外部市場的競爭壓力。同時,少數公司剛獲得紓困資金的“輸血”,轉身就出現股東清倉式減持,此類案例影響市場信心。
銀保會表示,銀保監會將持續推進專項產品業務平穩有序發展,在保持政策穩健性的前提下,研究拓展專項產品的投資范圍和方式,加大專項產品落地力度。同時,引導保險機構通過多樣化手段積極服務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長期資金和資本性資金。